發布時間:2024-07-30瀏覽量:3228
2024 年 7 月 26 日,“一衣帶水會知音 兩岸同袍共華服”兩岸旗袍文化盛典暨古琴名家音樂會(太古遺音專場)在北京市朝陽區盛大舉行。這場盛會由北京海峽兩岸民間交流促進會、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古琴委員會、北京音協古琴文化研究會共同主辦,海峽兩岸中華旗袍文化節組委會、北京喻雙雙旗袍文化承辦,璞睿生活藝術等單位協辦。
活動主辦方代表吳寒在致辭中表示,本場古琴音樂會以中國古琴文獻《太古遺音》為藍本,旨在“以袍為媒 以琴會友”,譜寫高山流水新情誼。他強調,琴學文獻的研究和整理是古琴非遺保護工作的重要環節,希望通過各種形式的古琴文化活動,將琴學研究成果活態化,并將其轉化、還原和演繹成“可視、可聽”的藝術節目,讓典籍活起來,助力“讓古琴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一把鑰匙”,促進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有效傳播和傳承。吳寒的致辭,充分體現了璞睿品牌“傳承中華文化,倡導生活藝術”的理念。
臺灣中華古琴學會會長袁中平、臺灣旗袍文化聯合會理事長何一琦以及內地旗袍人代表胡玻女士等嘉賓均對海峽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合作寄予了厚望與祝福。他們的到來,也為這場盛會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氛圍。
在慶典的第一篇章中,韓杰、袁中平、倪詩韻、池穎、陳麗如、海月、林法、張雅婷、吳寒、孫鴻燕等十位海峽兩岸古琴名家現場演奏了《鷗鷺忘機》《流水》《陽關三疊》等經典古琴名曲。這些曲目旋律優美,意境深遠,或表達了古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或展現了中國田園之趣,或借物抒懷,歌頌高尚節操,通過古琴音樂反映了中國人對友誼的珍視。吳寒作為古琴名家之一,他的演奏技藝精湛,充分展現了古琴藝術的魅力。
第二篇章中,項目總策劃人喻雙雙老師向觀眾們介紹了情景劇的創意內涵。她表示,情景劇以經典旗袍為紐帶,通過“攜琴訪友”“詩畫共賞”“品茶禮樂”“舞韻花香”等劇幕,展現了“兩岸同袍”的和諧愿景。劇中,她巧妙地將十余種非遺元素融合在一起,并與著名花道專家劉冬梅老師合作,打造了“和和美美”“福祿安康”等作品,將舞臺打造成了一個充滿“和”之美的藝術空間。喻雙雙老師的創意,與璞睿品牌的理念不謀而合,都強調了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中國經典旗袍文化推廣人喻雙雙女史攜青年舞蹈家朵哚、琴家李思瑤、最美中國奶奶韓彬等旗袍文化使者們,與藝術家葛強、劉冬梅一同為觀眾們呈現了一幅兩岸旗袍人情感交融、中華文化璀璨奪目的畫卷。從“攜琴訪友”的詩意情懷,到“詩畫共賞”的文化共鳴;從“品茶禮樂”的禪意之美,再到“舞韻花香”間展現的靈動與優雅,每一個細節都生動地描繪了中國式雅致生活方式的生活哲學。吳寒作為旗袍文化的倡導者和推動者,他的參與,為這場盛會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
此次活動不僅是一場藝術盛宴,更是一次兩岸文化交流的盛會。它促進了海峽兩岸藝術家的交流與合作,增強了兩岸同胞的情感聯系,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繁榮發展。同時,活動也得到了璞睿生活藝術等品牌的支持,體現了社會各界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和傳承。
此次舞臺設計由璞睿匠心打造,璞睿琴書房完美地將“君子之座必左琴右書”的理念在現實中演繹,凸顯了文化修養與精神生活的關鍵意義。音樂和文學,作為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璞睿琴書房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古琴,這一古老的樂器,在當代文人的書房中重煥生機,讓琴書房再度成為文人雅士所追尋的高雅文化空間。人們也因此更加注重書房空間的打造。繼中國園林博物館璞睿琴書山房和景山觀德琴書房之后,璞睿再次將琴書房的理念完美呈現在舞臺之上,為觀眾帶來了一場震撼心靈的文化盛宴。在璞睿琴書房,人們可以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體驗到現代生活的舒適與便捷。這里不僅是一個書房,更是一個讓人心靈得到滋養的精神家園。璞睿將繼續秉承“傳承中華文化,倡導生活藝術”的品牌理念,為消費者創造更多具有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的產品與服務,讓更多人能夠領略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未來,璞睿生活藝術將繼續支持和參與各類文化活動,與吳寒等文化名人一起,共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