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1-05瀏覽量:3542
“我要去米蘭”是康耐登聯手網易設計共同發起的公益賽事,自2016年舉辦以來,今年已是成功舉行的第六屆。大賽旨在為中國當代青年設計力量與設計新勢力提供展現自我的舞臺,并將中國設計未來的成長與思考帶向世界舞臺。2021“我要去米蘭” 中國設計力青年榜延續2020年度室內空間設計的主題,并將評選重點放置在居住空間的設計,關注當代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與居住環境。
在2021“我要去米蘭”中國設計力青年榜總決賽現場,墨菲對作品《墨菲的家》進行了精彩的演繹,打動了眾多評委和觀眾,成功斬獲了“青年設計領袖獎”稱號。
▲墨菲
墨菲空間研究社創始人
設計宣言:設計,給你家的夢想
作品出版《家居廊》、《家居廊中國室內設計年鑒》、《一條》公眾號、《時尚家居》、等雜志、媒體發表文章及作品。(公眾號:墨菲空間研究社)
2021墨菲的家入選《2021家居廊中國室內設計年鑒》
2020《營造家獎》最佳中戶型設計
2020《芒果獎》全國TOP10
2019《我要去米蘭》TOP100
2018《拓者杯》家居空間類 金獎
2018《營造家獎》最佳衛浴設計
2018年《營造家獎》最佳客廳設計
采訪實錄>>>
【網易設計】如果要給自己一個定位,您認為您是一個什么樣的設計師?您希望透過設計傳遞一種什么樣的文化和理念?
墨菲:我覺得我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設計師”,對于我的甲方,我希望透過設計去改善更多人的居住生活的環境,對于我自己每次經歷的項目,就好比是一次修煉,可以有總結和反思,讓設計力可以持續發展。
▲獲獎作品:《墨菲的家》
【網易設計】您如何看待設計與生活的關系?當下,您更推崇什么樣的生活方式?
墨菲:設計和生活是一種共生的循環,設計靈感來源于生活的點點滴滴,設計又進一步優化或者改善生活,讓生活可以有更多美好的方式。 因為這兩年疫情的原因,很多人對于家的理解發生了變化,可以讓他們停下忙碌的腳步來感受家,讓他們對于居住空間有了更多的思考。伴隨著需求的提高和增長,室內設計師有了更多的挑戰和機遇。
【網易設計】設計師與業主的個性化需求如何保持平衡?如何在商業化下進行自己的設計創新?
墨菲:設計師追求個性化,前提是解決業主的需求,如果沒有了解和解決業主的需求,一味追求個性化,那么就是本末倒置。在滿足和解決業主的需求同時,去思考如何創新。創新的方式有很多,我們室內設計師可以結合建筑靈感去構思布局,可以在材料上去尋找更多的可能,這些都是創新的途徑,我們這
個年代是非常好的年代,因為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已經讓獲取專業的知識變的容易,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認知以外的東西。
▲獲獎作品:《墨菲的家》
【網易設計】您覺得設計師有沒有所謂的“35歲中年危機”?設計師在不同的階段要如何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墨菲:這個要看人,我覺得設計行業會比傳統行業會好一些。因為設計本身就是需要你不斷進步、不斷去學習的一個行業,如果這個設計師專業能力不強,又沒有進行有效的學習獲得新的增長,那么年齡會是很大的危機。在不同的階段,設計師最重要的是學習,不能停頓,需要對設計保持新鮮感,不要讓設計成為一種“套路”、一種機械性的工作。
【網易設計】您被評選為“我要去米蘭.2021中國設計力青年榜”top10選手,您覺得這次獲獎會對您有什么影響嗎?您覺得設計師到底需不需要通過參賽去打造個人影響力呢?
墨菲:對于我而言,這是一種認可,也是對于自己這幾年設計的一種評判。相比于增長個人的影響力,還不如去考慮自己的設計在專業領域,在行業翹楚的眼里,是否有價值。只要自己的作品,在一直成長、一直可持續發展,那么形成個人影響力,這會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
▲獲獎作品:《墨菲的家》
【網易設計】您如何解讀“我要去米蘭”系列大賽的行業影響和價值?
墨菲:我一共參加過兩次“我要去米蘭”大賽,第一次止步杭州top10,第二次進入了全國top10 。兩次比賽都會受到一些專業評委的評價,這些評價對于我來說非常重要。自己的作品自己會有認知,但不同緯度的人,他們如何去看待呢?他們為什么會有這種思考呢,是否對我有幫助呢?
對于青年設計師,通過參加這類比賽,可以認識更多有能力的設計師,相互學習,也是大賽的很重要的價值。
▲獲獎作品:《墨菲的家》
2021“我要去米蘭”中國設計力青年榜總決賽
墨菲 演講回顧>>>
家應該是什么樣的?1000個人會有一千個不同的樣子。墨菲希望——我的家是自然的,擁抱自然的材質,輕加工甚至是原始的材質;我希望,自己的家保持克制,我可以接受它不那么完美,甚至是粗糙的。
在《墨菲的家》中,把本身在屋頂的瓦片運用到了地面上,防石材聚氨酯板更多的運用在戶外,而這次墨菲搬進了家里。這是墨菲給自己設計的家,一個可以讓她感到怡然自得的家。
▲(由于疫情原因沒能來現場,墨菲帶來了視頻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