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稱:一名合格且優秀導游人員的法律解讀
負責教師:繆芳
一、案例背景
《旅游行業法規》是旅游管理專業大專一年級學生的專業必修課。該課程為旅游專業技能證——導游證的必考科目之一。本課程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高尚職業道德情操”為主線落實和開展課堂教學,力求通過課程教學培養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高素質的職業人才。
“一名合格且優秀導游人員的法律解讀”課程內容為《旅游行業法規》中“導游人員管理相關法律制度”中第1、2節的內容,授課時長2課時。課程內容遞推式開展,主要圍繞“導游——成為真正的導游——成為優秀導游”展開,主要包括:1、導游概念的解析。2、如何成為真正的導游。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導游證獲取的過程,包括參加導游資格考試的要求和過程,換取導游證的方式。3、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導游。以疫情下的中國導游形象為案例,闡釋導游人員的職責。
二、思政教學融入點
本次課思政教學過程貫穿“能執業、肯敬業、敢創業”三部曲,實現課程思政的價值傳遞。在思政元素的選擇上,以守法為基礎,以道德和職業價值觀念提升為核心,激發學生的敬業精神和愛國情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思政點選取注重:“貼近學生生活”、“結合社會熱點”、“深度融合專業知識”、“關注思想道德意識提升”四個原則。主要思政教學融入點如下:
教學內容 | 思政融入點 | 教學方法 (說明:針對思政融入點闡述具體的教學方法) |
“學姐創業故事”觀看討論 | 創新創業精神引領 | 榜樣示范法、討論式教學法 |
導游的概念 | 法治意識 | 案例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 |
導游資格證的報考 |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正確的自我認知 3、法治意識 4、職業資格證書的價值守望 | 啟發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 |
不能獲得導游證的情形 | 1、職業技能證書中的價值守望 2、法治意識 | 案例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 |
導游資格證和導游證的異同分析 | 法治意識 | 案例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 |
導游人員的職責 | 愛國精神、愛崗敬業精神 | 啟發式教學法、情景模擬法、問卷調查法 |
三、教學成效與反思
(一)教學成效
通過思政案例的引入教學, 把課程知識點和思政教育進行深入融合的融合式教學。而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環環相扣,實現了課前檢驗、課中觸動、課后檢驗,深入對比,檢驗課程思政效果也發現了存在問題。

1、設定情景,話題引入,案例震撼,成效顯著
通過不同階段“學姐創業故事”和“疫情下的中國導游”的引入,以及教師對導游人員職業道德進行了小調查,使得學生產生了創業意識,以及強烈的愛國和愛崗敬業的情懷。

2、課中問卷調查,問卷實時檢測,驗收學習效果

通過調查問卷,學生在導游人員職責履行方面的缺失中,“維護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選項比例最低。說明學生對導游人員愛國精神的認同很到位。

學生在案例學習過程中,通過調查問卷,既總結檢驗了課堂教學知識點,又強化了愛國敬業精神。
兩次問卷調查的對比,也很好的從數據上直觀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思政元素的效果進行了顯現。
3、案例分析,檢驗學習效果,強化法治精神
通過課程教學過程中幾次案例引入和分析,既活躍課堂教學氣氛,也很好的檢驗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也從另一方面強化了學生的法治精神,訓練學生用法律手段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4、課后拓展,思維導圖和延伸閱讀,固化課堂教學效果
通過課后思維導圖知識點的總結,對課程學習內容進行了進一步鞏固。而英雄導游文花枝閱讀體會延伸,從特殊環境下的導游表現,延伸至日常環境下的導游行為,固化愛國愛崗敬業精神。
(二)教學反思
通過不同層面案例的引入,以及相關的教學設計,學生們了解了特殊時期導游隊伍的執業現狀,也全面深入的理解了導游人員的職責。相關案例的引入和學習,提升了學生的思辨能力、職業判斷能力,使得學生樹立了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念,明確了導游的基本職責要求,樹立了正確的職業發展意識和敬業精神。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也出現了基于行業現狀的職業迷茫,不知道未來的路在哪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引導,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自身的職業發展,明確職業發展的核心力是正確的職業價值觀。
課程思政設計在思政元素融入手段上設計應該更巧妙。目前思政元素融入方式比較單一,如何實現巧妙融合和潛移默化進行,是值得每個專業教師思考的問題。
課程思政效果的檢驗是在實施過程中比較困惑的問題,如何通過典型人物、群體性事件、數據分析等方法和手段檢驗和體現效果值得深究。也需要老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進行不斷探索、挖掘和積累。